深圳这3块就能换万科和微软第一大股东!
深圳这3块地火了:能换万科第一大股东 也能换微软大股东
近两日刷屏的段子,是关于万科的,是这样一串有趣的数据:
1、目前沪深两市总市值约45万亿。
2、深圳房屋均价5.5万,住房总面积约5亿平方米,总值约27万亿。
3、深圳2015年GDP总值1.7万亿。
4、深铁3块地可以换万科大股东地位。
创造一家全球500强企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成立于1984年的万科用了32年。如今,深圳地铁有望拿下世界500强企业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宝座,而它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深圳的3块地,3块地预估价格是456亿。
还有一笔账,深圳地铁这三块地如果入股微软,将成为微软第一大股东。微软市值才4000亿美金不到,第一大股东才占1.54%,刚好400亿人民币。
3块地换全球500强第一大股东
这几天,有关万科大股东之争的新闻再度上了地产圈的头条。万科的公告和华润的反对,让万科此次的重组方案充满了悬疑。
6月17日晚间,万科披露了其重大资产收购预案,称万科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深圳市地铁持有的前海国际100%股权,获得前海国际旗下有待开发的前海枢纽项目地块和安托山项目地块。交易初步价格为456.13亿元,万科计划以全部发行新股的方式收购,发行价格为15.88元,为公司股票停牌前60个交易日均价的93.61%。如果交易完成,深圳地铁将持有万科增发完成后20.65%的股权一举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前海国际主要资产是前海枢纽项目T201—0074地块(可售120.3万方,作价325亿,按可售楼面价仅2.7万每平米)和安托山项目T407—0026和0027地块(可售53.3万方,评估价131亿,按可售楼面价仅2.5万每平米)。
资料图
拿3块地就可以换得万科大股东!网友“槽声”一片:
资料图
但万科并不认为这只是简单的3块地。
万科高级副总裁谭华杰在19日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称,在未来,房地产企业抓住了轨道交通,就抓住了未来。而要抓住轨道交通,最重要的就是抓住深圳,或者是以深圳为核心的深莞惠都市圈。
他表示,“如果谁能和深圳地铁绑定,那基本上意味着在未来的轨道交通时代,这个开发商就已经赢了一大半了。”
这也与此前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在6月12日的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高端论坛上的表态相呼应。王石称,随着轨道线路的延伸,万科将有机会在地铁沿线以合理价格获得源源不断的优质项目资源,双方共同打造的“轨道+物业”模式,也有望向更多城市复制推广,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
万科年报显示,2015年实现销售金额2614.7亿元,营业收入1955.5亿元。今年1到5月份万科销售金额已达1476.7亿元,有望成为全国首家年度销售额突破3000亿元的房企。
目前,万科是世界最大的住宅开发商,另据深圳商报报道,今年6月5日晚,王石现身黄龙万科中心,出席“西湖区新经济论坛”,在会议上透露,“万科已入选世界500强。还没正式公布,但我已经接到电话了,万科排名大概在400多。”
过道学区“房”卖150万
三块地可以换万科第一大股东,对应的是眼下深圳乃至其他一线城市的高房价。
近日,某地产中介网站上出现了一套奇葩的学区“房”。
截图显示,这套学区“房”其实都不算房,因为连屋顶都没有,产权证上归房主所有的就是一条10平米的过道,每天人来人往,不能住,但是可以落户,让孩子上附近的一所小学。标价150万,附赠一个地下井,截图你们可以感受一下,已经有54个买家去看过。不过,目前该房源已经下线。
资料图
应该还记得券商中国6月12日报道的《30家重要房企销售曝光:5个月干完半年的活,利润却创新低》,文中称,房企在2016年的前5个月的成绩单非常漂亮,30家房企已经完成全年销售目标49%,如不出意外,2016的房地产市场销售额注定将创下历史新高;但已经公布一季报的122家上市房企平均净利润率仅为6.8%,创历史最低。房价大幅上涨,销售高歌猛进,留给房企的利润却越来越少,其中地价上涨是导致利润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团队研究的相关课题成果显示,地方财政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度正在不断上升,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间,中国地方财政对于广义的土地财政的依赖度上升了11.3个百分点。
所谓广义的土地财政是指,土地出让金加上与土地、房地产相关的地方税收。而狭义的土地财政则指土地出让金纯收入。
虽然很多地方正在积极转型寻找新的支柱产业,但新产业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期内土地出让收入仍占据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比重。
相关课题成果显示,地方财政对于广义的土地财政依赖度在2003~2013年间上升了11.3个百分点。 由于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度在这期间只上升3.2个百分点,所以,这剩余的8.1个百分点的“广义的土地财政依赖度”的上升,就只能来自于“地方财政对土地税和房地产企业税的依赖度”的上升。
这就是说,2003~2013年间地方财政对于广义的土地财政依赖度上升的主因是地方政府对土地税和房地产企业税的依赖度上升。
资料显示,2007年起,我国土地出让金明显增长,其中,2013年增速急剧攀升至超过40%。而规模方面,已经从2007年的不到8000亿元,快速增加至2014年的将近3.2万亿元,7年间差不多扩大了6倍。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表示,我国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和房地税收的依赖,应该说是特定经济发展阶段下的产物。实际上很多发达国家也都有过这个阶段。
蒋震认为,一旦我国城镇化推进到成熟阶段这种机制就无以为继了。进入经济新常态之后,临界点来临,趋势发生根本变化,投资基本饱和,更加注重消费。由此,地方财政对土地及相关税收的依赖可能会弱化。